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公布,提出到2027年,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世界级产业集群成效明显。
目标已定,只争朝夕。装备制造,如何"亮剑"?
近日,记者从经济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四川不断积累产业优势,聚链成群,在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优势突出、创新力强、拥有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厚积成势、加速进击,奋力打造世界级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
实力硬核
三大装备集群活力澎湃
“成都市、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已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该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研制了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16%的风电装备、7.8%的晶硅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装备。”经济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具备先进水电、清洁火电、高端核电、大功率风电、燃气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设计、制造、试验验证、维修、运营等全产业链能力;集聚了东方电气、国机重装、通威太阳能等头部企业及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极强的根植性和配套能力;集群自主研制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关键设备、50MW重型燃气轮机、白鹤滩水电机组、13MW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国之重器。
东方电机13MW海上风电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除大力发展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外,四川加快航空产业集聚发展,成都市航空产业集群活力四射。
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航空规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054亿元,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目前在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等产业领域积聚起区域优势,已基本形成“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空电子-地面设备”航空制造产品体系,集群无人机产业发展在规模、影响力和技术积累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集聚了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航空工业、航发集团、中国商飞、航天科技等集团下属企业,已形成头部企业引领、细分领域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
中车长客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采用“复兴号”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成都轨道交通装备已被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目前,成都已发展成为全国五大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之一,集群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00余家,集聚了中车四方、中车长客等龙头企业,以及时代电气、交控科技等配套企业,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全产业链条;集群具备地铁、有轨电车、市域列车、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和全谱系轨道交通车辆维保能力,整车年产能突破1500辆,轨道交通车辆本地配套率已达50%以上,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
加速进击
创新、拓圈、强保障“续航”动能
打造世界级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四川如何加速进击?
集聚优势资源打造创新策源地。四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创新中心、航空发动机研发科创中心等创新载体。同时,引导链主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项目,在共性技术领域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此外,采取“揭榜挂帅”等创新模式,为集群引进领域内顶尖科创团队及高层次创新人才,梯度培育人才队伍。
围绕产业链布局产业生态圈。成都立足优势领域,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计划。对产业链支撑性龙头项目、关键性配套项目等产业项目,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贴、贷款贴息、贡献奖励、股权投资等综合支持,积极保障链主企业和公共平台用地。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深度研判全球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统筹布局产业规划,招引集聚产业链配套企业,提升集群内全产业链协作水平,提升集群本地配套率。
聚焦发展需求强化保障支撑力。集群打造企业培育、产业运营、生产服务三个平台,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圈提质增效。集群建立链主企业驻园指导配套企业机制,从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产能拓展等领域全方位推进入群企业培育。通过创新构建“指挥部+管委会+国有企业”机制,实现集群产业园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精准匹配产业链核心生产需求,建设检验检测等服务中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