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蛇年春晚会转手绢的机器人到什么都能问DeepSeek,今年,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平常百姓也开始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离生活越来越近。一时间,AI也成为了大街小巷讨论的高频热词。
与此同时,在长虹华丰科技生产车间里,“AI质检员”正在岗位上利用搭载20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对高精度复杂连接器进行拍照、检测,检测精准率可达99.98%。
长虹控股集团
从全球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以及早已在长虹悄然生花的AI制造设备,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骤然来到。而作为四川省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长虹又该如何继续勇立潮头,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书写好“AI+”这张时代答卷?也许,这一切早在长虹的生产制造车间里有迹可循。
“AI+制造”
“智”造未来重塑产业生态
“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容易出现漏检、错检的问题,而且人会疲劳,导致检测精度大打折扣。”在长虹华丰科技,生产连接器检测表面缺陷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任何杂质的存在都会影响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因此检测精度要求极为严苛,曾经一度给公司带来困扰。现在,在长虹华丰科技自研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下,一个连接器将要接受15个高清摄像头的全面检查,在拍下20多张高清照片后,检测数据将会被传输至人工智能“大脑”,随即就会显示质量结果。据统计,该AI视觉检测设备检测精准率可达99.98%。
长虹华丰科技5G+AI智造产线
揆诸整个制造领域,当许多企业还在为“智改数转”犯难时,长虹早已开启了“智”造时代。如今,在长虹,AI思维已经深深刻在了长虹人的心中,“AI+制造”更是遍地生花,一座座智慧工厂正在加速“智”造未来。
长虹华意压缩机智造工厂
长虹华意自创的转子自适应精确装配,通过视觉分析和智能检测,使得压缩机不良率降至30ppm、生产节拍跃升至5.2秒/件;长虹精密打造的智能标杆线通过“最强大脑”,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的管理闭环;长虹智慧显示工厂的“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可同时生产6种不同产品,1100台产品的交付周期仅需10.86天。
也正是在实践中,长虹深刻体会到,数据要素能够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基于此,长虹大力推动数据要素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实践,在工业互联网、AI应用、核医疗等多方面推出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以数据为制胜法宝,实现了先进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成果转化。
“AI+运营”
数据要素成制胜法宝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加速延伸,工业大数据爆发式增长,海量工业数据的采集、传送、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都需要一个智能化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工业互联网,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有价值的数据在平台上畅通地流转起来。”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上,每天采集的数据覆盖“销研产供服”全流程,处理的数据量达千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