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控”AI技术,长虹将创造怎样的未来范式?
来源:四川经济网 | 作者:cyjjfz | 发布时间: 2025-03-17 | 177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蛇年春晚会转手绢的机器人到什么都能问DeepSeek,今年,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平常百姓也开始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离生活越来越近。一时间,AI也成为了大街小巷讨论的高频热词。

与此同时,在长虹华丰科技生产车间里,“AI质检员”正在岗位上利用搭载20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对高精度复杂连接器进行拍照、检测,检测精准率可达99.98%。

长虹控股集团.png

长虹控股集团

从全球掀起的人工智能热潮,以及早已在长虹悄然生花的AI制造设备,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骤然来到。而作为四川省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长虹又该如何继续勇立潮头,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书写好“AI+”这张时代答卷?也许,这一切早在长虹的生产制造车间里有迹可循。

“AI+制造”

“智”造未来重塑产业生态

“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容易出现漏检、错检的问题,而且人会疲劳,导致检测精度大打折扣。”在长虹华丰科技,生产连接器检测表面缺陷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任何杂质的存在都会影响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因此检测精度要求极为严苛,曾经一度给公司带来困扰。现在,在长虹华丰科技自研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下,一个连接器将要接受15个高清摄像头的全面检查,在拍下20多张高清照片后,检测数据将会被传输至人工智能“大脑”,随即就会显示质量结果。据统计,该AI视觉检测设备检测精准率可达99.98%。

长虹华丰科技5G+AI智造产线.png

长虹华丰科技5G+AI智造产线

揆诸整个制造领域,当许多企业还在为“智改数转”犯难时,长虹早已开启了“智”造时代。如今,在长虹,AI思维已经深深刻在了长虹人的心中,“AI+制造”更是遍地生花,一座座智慧工厂正在加速“智”造未来。

长虹华意压缩机智造工厂.png

长虹华意压缩机智造工厂

长虹华意自创的转子自适应精确装配,通过视觉分析和智能检测,使得压缩机不良率降至30ppm、生产节拍跃升至5.2秒/件;长虹精密打造的智能标杆线通过“最强大脑”,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的管理闭环;长虹智慧显示工厂的“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可同时生产6种不同产品,1100台产品的交付周期仅需10.86天。

也正是在实践中,长虹深刻体会到,数据要素能够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基于此,长虹大力推动数据要素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实践,在工业互联网、AI应用、核医疗等多方面推出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以数据为制胜法宝,实现了先进制造、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成果转化。

“AI+运营”

数据要素成制胜法宝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加速延伸,工业大数据爆发式增长,海量工业数据的采集、传送、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都需要一个智能化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工业互联网,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有价值的数据在平台上畅通地流转起来。”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上,每天采集的数据覆盖“销研产供服”全流程,处理的数据量达千万条。

长虹爱创科技智造工厂.png

长虹爱创科技智造工厂

 就像是长虹的“中枢大脑”,长虹“双跨”平台为整个集团的高效运转提供着坚实的支撑与驱动。运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该平台深度挖掘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多模态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工业大数据中台,从而释放数据的内生潜力。

此外,长虹智慧供应链平台还在AI技术的驱动下,突破传统供应链管理边界,实现从采购到交付的全链路智能化管控,构建敏捷、透明、低风险的供应链生态,开展物料智能分类、智能填写、智能识别、智能问答等应用场景。

长虹爱联科技物联网模组智造工厂.png

长虹爱联科技物联网模组智造工厂

2024年,长虹基于“‘工业数据空间’的制造数据与供应链数据应用流通”案例入选首批20个国家级“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以“AI+运营”为核心战略,长虹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智能生态体系,企业运营效率、管理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已实现全面跃升。

“AI+产品”

科技力量焕新行业百态

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国有龙头企业,当前,长虹“AI+产品”正在全面铺开,从工业领域到消费品行业,都可窥见其身影,这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AI产品不仅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也走进千家万户,用科技“焕新”生活。

长虹AI电视.png

长虹AI电视

2024年9月,长虹发布全球首款“会交流、能思考、会成长、爱生活、懂艺术”的AI TV。在这款AI TV上,长虹“云帆”大模型再度升级,其语音交互能力、理解能力更加强大,支持用户语音、手势、表情情况识别等多模态交互,可以更加精准地理解用户意图,达到“任意间,随便聊”的用户体验。

今年1月,我国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其配备的电池系统正是由长虹电源自主研制。其中,长虹电源首创行业PHM技术,借助高强算力,可以实现对大量电池系统历史数据的存储、运算、解析、可视化信息输出,可以更好地进行蓄电池健康管理以及故障预测,从而达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

CR450—AF动车组样车.png

CR450—AF动车组样车

如今,“AI+”无疑已经成为长虹的年度热词。2025年,长虹也将积极推进“AI+”行动,加速AI技术应用落地。而长虹分布在全球的66个智能制造工厂,都将成为AI技术的舞台,进一步助推长虹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与AI技术的同行下,长虹将打造怎样的未来范式,也将令人充满期待。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 本站(www.scindustry.org)内容未经许可 禁止使用 网站声明
业务指导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东路66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蜀ICP备14029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