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钲旺科技有限公司5G智能工厂铜锌合金线材产品生产线。 李 劼摄(中经视觉)
在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操作大型设备生产铜带产品。 常 奇摄 (中经视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今后3年铜产业重点任务,为推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制造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铜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行业发展的重心和任务发生了转变,机遇与挑战并存,要从顶层设计来引导、规范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认为,“面对全球铜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产业内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我们必须全面统筹规划,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提升原料保障能力,规范发展秩序,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4年,我国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铜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氧气底吹炼铜、“双侧吹”+多强顶吹连续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全球最大的单台套底吹炉、侧吹炉生产装备,铜冶炼单位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27%,实现了冶炼渣资源化梯级利用。
不过,我国铜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健全,上下游协同创新效能有待提升,复杂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亟需进一步完善铜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实施方案》提出两项措施。一是完善创新体系。研究建立铜产业创新中心,鼓励铜产业集聚区采取多种形式建设铜基新材料中试平台,支持铜资源开发、生产应用、测试评价等相关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产业工人、技术骨干、创新团队。二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低品位难选矿高效选矿等矿山采选技术攻关,开展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制新一代连铸连轧精密铜管生产线、压延铜箔轧机、气垫式退火炉等关键装备。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协同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势。
“中国铜业与中南大学开展合作,共建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贵超介绍,以中国铜业原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双方在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实验资源开放共享、团队协同、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复杂铜铅锌锗资源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应用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