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新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
来源:四川日报 | 作者:cyjjfz | 发布时间: 2024-07-08 | 3919 次浏览 | 分享到:

向 新 而 行

以 质 致 远

●2023年,四川8个国家级高新区、20个省级高新区贡献了全省18.6%的GDP

●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企业超过1100家,高新区占比分别超过60%、35%

●到2026年,全省高新区协同构建技术互济、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

如何突破

标杆性产品引领

●聚焦大模型、人工智能算法及软件产品、人工智能芯片、无人机、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座舱等12个人工智能产业关键领域

●因地制宜以“清单制+责任制”的方式赋予各高新区不同攻关任务、明确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全省统筹,聚焦“链”上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向“新”而兴

打造示范应用场景

●从企业端、消费端、政府端“三端”发力,以“人工智能+企业(AI+B)”“人工智能+消费(AI+ C)”“人工智能+政府(AI+G)”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

构建良性产业生态

●重点围绕算力、网络、数据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引进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训一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日前,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6年,全省高新区协同构建技术互济、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支撑四川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升位进阶,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在部分领域占据引领性地位;赋能高新区发展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为加快将高新区建成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催化器、加速器和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行动方案》是全国首个以高新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的行动方案。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为何要以高新区为载体?高新区又将如何承载产业落地?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为何强调高新区载体功能?

高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川既有孕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肥沃土壤,又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巨大蓝海。

一直以来,高新区都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8个国家级高新区、20个省级高新区贡献了全省18.6%的GDP。

具体到人工智能产业,高新区也承担了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功能。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企业超过1100家,高新区占比分别超过60%、35%。以成都高新区为例,这里打造了四川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是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高新区与人工智能产业是双向赋能、协同发展的关系。”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依托28个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发挥创新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抢先发展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新兴、未来产业,推动高新区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新的产业周期中持续保持引领性地位,建设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催化器、加速器和先行区。

高新区要怎么做?

以标杆性产品为牵引,在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率先发展、形成突破

《行动方案》的根本思路是指导推动28个国省级高新区以标杆性产品为牵引,在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率先发展、形成突破。

标杆性产品引领方面,《行动方案》聚焦大模型、人工智能算法及软件产品、人工智能芯片、无人机、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座舱等12个人工智能产业关键领域。依托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德阳高新区等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措施、财政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以“清单制+责任制”的方式赋予各高新区不同攻关任务、明确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全省统筹,聚焦“链”上发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向“新”而兴。

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从企业端、消费端、政府端“三端”发力,以“人工智能+企业(AI+B)”“人工智能+消费(AI+C)”“人工智能+政府(AI+G)”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以多元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迭代升级,提升人工智能赋能未来生活效能。

构建良性产业生态方面,《行动方案》提出,高新区重点围绕算力、网络、数据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引进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训一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推动方案落地有啥举措?

既遵循科学规律、体现产业共性,又兼顾区域差异,更注重突出各地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确保内容有较强的落地性

以绵阳高新区为核心,绵阳已有自动驾驶算法、视觉识别技术、传感设备、减速器等40多家相关企业,并用了2年时间构建起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不同市(州)、高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方向、政策措施、财政实力等方面差异较大,《行动方案》既遵循科学规律、体现产业共性,又兼顾区域差异,更注重突出各地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确保内容有较强的落地性。

针对绵阳机器人产业的优势,《行动方案》明确绵阳高新区聚焦机器人伺服电机、智能灵巧手、运动控制、机器学习、环境感知、导航定位以及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智能焊接机器人、轨道交通机器人等产品升级和市场扩展。

《行动方案》引导内江高新区从“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突破。内江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在智算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深化改造现有传统行业,利用人工智能为传统行业赋能加力,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突破与融合。

为激发各高新区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落地,经济和信息化厅还将聚焦标杆产品打造、关键技术攻关与高新区签订攻关任务书。同时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作为激励事项纳入对高新区的考核评价。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 本站(www.scindustry.org)内容未经许可 禁止使用 网站声明
业务指导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东路66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的浏览器浏览   蜀ICP备14029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