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密联结区委“两新”工委、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等组织,构建起“行业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三级联动工作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一是搭建政企对话平台。建立政企恳谈会、行业联席会等对话机制,联动行业部门开展“百企大调研”行动,形成《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能源营运车辆风险减量》等12份调研报告,推动相关领域政策优化。针对企业集中反馈的问题诉求,配合相关部门举办安全生产法规宣传、财税风险防控等专题培训36场次,惠及企业3000余家。二是搭建行业自治平台。牵头制定驾培机构、道路运输远程教育平台等3个领域自律公约,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实现重点领域公约覆盖率100%。开展联合督查78次,整改问题隐患43项。三是搭建服务企业平台。创新“党建+金融”服务模式,协调金融机构推出交通行业专项服务,累计授信3189万元。搭建行业集采平台,推动产品采购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在供需对接中实现降本增效。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探索交通安全标准化建设、低空经济发展、新能源汽修等产教融合新模式。
致力社会服务,构建同心共治格局。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围绕货运行业纠纷频发、货车司机休憩难等问题,凝聚各方力量,积极开展公益事业,着力维护交通运输行业职工合法权益。一是成立应急保障先锋队。通过党员挖掘货车司机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保通保畅先锋队,建立“平急转换”机制,参与抗震救灾、应急抢险等任务58次,累计出动926人次,运输物资1200余吨。二是打造暖心服务共同体。打造“暖心驿站”综合服务体3个,集成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多项功能,为货车司机等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同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区总工会开展“四季关怀”行动,累计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000余人次。创新“电池医生”公益项目,为新能源车辆提供免费检测服务。三是组建纠纷调解新机制。联合司法、人社等8部门成立“成都市新都区物流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劳资纠纷、运输合同纠纷16起,涉及金额35万元,实现纠纷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