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深圳实际运行的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超过1700家,年产值约960亿元。
低空运输,会让普通人的短途交通变得更快捷。今年4月,深圳开通首条常态化低空短途运输航线。从深圳南头直升机场飞往珠海九洲机场,直升机一次可坐5人,将两地交通时间由传统陆路通行约2小时缩短至20分钟。
6月,国内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开航。深圳北站东广场有个300多平方米的直升机坪,乘客从这里登机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粤港澳大湾区90%以上地区。
乘客韩先生说:“直升机较大且平稳,有两名机长,很有安全感。我和另外3名乘客,8分钟到了目的地深圳湾。”
6月28日,“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枢纽东广场正式开航,直升机飞抵深圳北站(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在长三角,跨省“飞的”也来了。8月,连接上海浦东机场和江苏昆山城市航站楼的直升机载人航线开通,每天早晚高峰各执飞一次往返航线,飞行高度约200米,飞20多分钟,单程定价为1600元或1800元。
8月,“空中稽查”在吉林长春亮相。一架无人机沿着轻轨3号线低空飞行巡视,帮助完成传统巡查不便于观察的屋顶、桥下等点位,原本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巡查缩减至10分钟。无人机还在高速公路、国道普通公路、在建公路项目等场景巡检。
与之类似,杭州“无人机巡逻队”、包头“无人机交警”也已上岗。相比传统的道路监控,无人机高度机动、布点灵活,在事故处理、秩序管理、交通疏导、流量检测等方面优势明显。
一架无人机从中科安飞(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自动机库起飞后,沿着预设路线进行路面巡检。(5月17日摄)新华社发(郭如琦 摄)
城市之外,农村的低空也很忙。
当下正是秋粮、果蔬等农作物生产关键期,从东北稻田到新疆棉田,从西南菜地到华南果园,数以万计的无人机正在帮助农民喷洒农药、监测农作物生长,助力田间管理。
与地面植保机械施药相比,无人机喷药可减少20%—40%的农药使用量,可显著节水。而且,“无人机+感应器+大数据”在农业领域应用,能够勾勒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地图”,汇总土壤、作物、气候等信息,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保有量已超过16.67万架。民航局发布的无人机云交换系统数据显示,植保无人机运行量占全部云系统无人机飞行小时数的98%以上。对于我国19亿多亩耕地而言,无人机的未来还很广阔。
3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无人机手操作植保无人机为小麦施肥(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