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也是《实施意见》的一大重点。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局长顾红松表示,近年来,四川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正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比如,成都市新津区通过系统推进区域全域数字化转型,打破传统产业边界与生产模式,构筑“数字+制造”“数字+乡村”“数字+文旅”的复合产业形态,形成全新产业业态与发展模式,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子;南充市建设嘉陵江流域综合治理监管平台,开展禁渔禁捕、秸秆焚烧等工作,在减少空气污染、长江流域生态平衡、林区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等。
多措并举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四川有“妙招”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引领技术革命性突破、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站在数字“风口”,四川有何打法?
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是关键一招。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牛鼻子”。
在顾红松看来,把牢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盘”,要统筹好数字四川、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主动融入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各方力量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同时,要探索适应数据特点的安全治理模式,确保隐私得到保护,产业得到发展,安全不受威胁,打造兼顾活力与秩序的数字治理体系。
“还要找准数字经济发展‘切入点’。”顾红松表示,围绕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数据安全管理、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做好与国家制度衔接,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
在《实施意见》中,分阶段明确数字产业发展目标。要实现目标,推动产业能级向“高”攀升实现大跨越,支撑四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廖先德表示,可以从推动新型显示领先领域“珠峰攀登”、推动优势领域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三方面发力。
一方面,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柔性显示研究院,布局高世代柔性面板生产线,建成全球一流的柔性显示生产基地和无屏显示总部基地;不断提升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基础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扩大视听电子、能源电子、先进存算等新兴增长点。
另外,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围绕信息安全、卫星网络、智能传感器、量子科技、6G通信、元宇宙、太赫兹技术、生物芯片等新兴领域,布局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引导企业针对低空经济、北斗规模应用、智慧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场景创造新需求,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此次印发的《实施意见》,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了部署。王建伟表示,科技厅将会同有关省级部门和地方“点链面”同步发力。尤其是在“面”上,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分别在成都、绵阳、自贡3地启动建设首批芯片、机器人、无人机等3家创新型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德阳智能油气装备、南充智能真空装备、泸州智能酿造、乐山智能晶硅光伏、宜宾智慧新能源、达州先进计算等8家省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升区域协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