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编制创新图谱。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推动企业联合在川高校、科研单位共建创新联合体、中试熟化基地、检验检测平台,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平台,推进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大尺寸超薄硅片、钙钛矿电池、化合物薄膜电池等前沿光伏技术研发。发展150m级超长柔性风电叶片、12MW级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深远海风电机组等风电产品。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密度储运、液氢储罐真空绝热和超低温储运、长寿命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氢能技术攻关,加快形成标志性系列产品。(责任部门: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四)实施智改数转增效行动。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与新能源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生产制造环节为重点,加强实验开发、制造执行、分析测试、采购销售等信息化系统部署,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等工业控制系统,加快自动导引车(AGV)、作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提升工业质检、设备运维、供应链配送调度等核心环节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省经济合作局、省国资委)
(五)实施应用领域拓展行动。加快推动攀枝花、甘孜、阿坝、凉山、广元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式风光发电基地、电网通道建设,探索建设水风光氢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转化产业园区。扩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园区屋顶光伏、农村分布式光伏、光伏算力融合、光伏通信基站等“光伏+”应用。拓展“新能源+储能”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耦合发展,开展高炉富氢冶金、水泥氢焙烧等绿氢应用示范。推广氢能在城市交通、工程机械、船舶航空等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分批打造“川藏线”“成德眉资都市圈”“攀西雅成”“成德绵广”“成资自泸”“成遂南达”等绿色氢路,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应用场景。(责任部门: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厅、交通运输厅)
(六)实施绿色安全低碳行动。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提高绿色原料和回收原料使用率、废水回用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污染物产生量、原料消耗量、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和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研发和相关新产业链发展。探索构建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开展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产品碳足迹核算。引导企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安全、应急指挥在线监测预警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生产运输和危险源泄漏的自动监测与预警。(责任部门:生态环境厅、应急管理厅、交通运输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科技厅、省能源局)